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宽松的货币政策看上去很美,实际上是一杯毒酒

付晓东

1929年美国大萧条前货币快速扩张(参见罗斯巴德所著《美国大萧条》),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日本货币供应也快速增长(1980-1990年的10年间日本基础货币增长超过1.6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长时间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这三次大规模的货币扩张都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温总理执政以来,中国货币扩张速度远超上述三个时期,2002-2012年的10年间中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3倍以上。很多人都认为是4万亿的政府投资帮助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超级的货币扩张、是10万亿的新增信贷。2009年中国货币供量M2同比增长27.7%;2009年新增信贷规模接近10万亿,近乎2008年的两倍。没有快速的货币扩张,就不可能有此后房价快速上涨和经济增长迅速回升。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下半年又故技重施,放松货币。2014年初中国经济又开始放缓,由于强总反复强调不依靠放松货币刺激经济,但是不放松货币经济又会滑出下限,因此这次央行是光做不说、偷偷摸摸放水,不采用降准备金率、降息等太明显的政策工具,而是用定向降准、常备借款便利、短期流动性操作、调整存贷比考核方式等相对隐蔽的手段。货币供应量增长也印证央行放水,今年3月末M2增长12.1% 、4月末增长13.25、5月末增长13.4%、6月末增长14.7%,上半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已远超13%的年度目标。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中国式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权”,能够让中国经济享受短暂的繁荣,但是丝毫并不值得庆祝,因为这种繁荣是虚假的、不可持续的。一旦货币政策恢复正常或收紧,虚假繁荣的幻影就会消失,泡沫就会破灭。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会高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央行为此不断满足对货币和信贷扩张的需求,将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美国大萧条、日本房地泡沫、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杯毒酒,沉浸其中时间越长中毒越深,将来付出的调整代价也就越大。戒除货币扩张的毒瘾是需要勇气和远见的。

话题:



0

推荐

付晓东

付晓东

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关注经济问题。fuxiaodong78@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