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中国经济突出问题 不是过度投资而是存在大量错误投资

付晓东

消费不足、投资过度不是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是以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为代表的错误投资大量存在。维持错误投资虽能带来表面的繁荣,获得暂时的安逸,但是这将浪费宝贵的资源,损害经济发展潜力。

一、投资与消费没有一个固定比例关系,断言投资与消费失衡缺乏依据

很多学者通过将我国投资率、消费率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得出我国投资过高、消费不足的结论。政府部门也将投资与消费失衡视为经济结构的突出问题,提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首先,从逻辑上看,投资率比其他国家高并不等于过高,消费率比其他国家低也不等于过低,因为每个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文化习惯等情况不尽相同;第二,从理论上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理论令人信服论证投资与消费的合理比例区间,断言投资与消费失衡缺乏理论依据;第三,从统计口径上,我国统计核算方法可能导致最终消费被严重低估,比如大幅低估居住消费、部分私人消费计入公司消费等,一些学者推算中国的实际消费率应该达到或者超过60%—65%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认为中国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是缺乏依据的。

二、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不可能存在消费不足

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也就是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甚至如何生产,都是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里所说的消费者行为,也包含消费者的跨期选择行为,即消费者当期消费多少、未来消费多少,这取决于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如果企业家不顾及消费者选择,自行其事,结果只能是亏损甚至破产,这是市场法则。企业家要靠正确预测市场变化,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来获取利润。不受干预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企业生产东西卖不掉,其原因只能是产品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家的任务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不会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消费不足只是表象,背后实质是企业生产决策错误,产生了大量不当投资。

三、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投资过度而是投资不足

首先,增加投资是采用更加复杂生长结构,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不是有了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自动就会自动提升,人民生活就自动变好。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储蓄和投资作为前提条件,即有了新技术以后还需投资建设厂房和生产机械设备。同时,新技术的开发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需要大量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

第二,不是过度投资,而是资本缺乏。从人均资本存量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正是人们经常会问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的重要原因。要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增加储蓄和投资。

第三,担忧增加投资会带来普遍生产过剩完全没有必要。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相对人的欲望而言经济手段永远是稀缺的。人之所以会节制当前消费,那是因为他认为以后消费更有利。退一步而言,假设所有人的欲望都得到完全满足,那时人们就不会工作、生产,也就不会有任何经济问题,也就不会有投资了。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需要担心增加投资会带来普遍生产过剩的问题。

第四,表面看起来是过度投资的,实质上是错误投资。现代经济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生产体系,各部分、各产业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协作。如果某些领域投资过多,而另外一些领域投资不足的话,正常的生产程序就无法进行。这是错误投资,而不是过度投资的。米塞斯的例子可以非常形象地说明这点:把全部企业家看作一个营造师,他的任务实要用有限的建材供给量造出一座建筑物。如果这个人高估了这个有效供给量,则他拟定的计划就是一个没有足够资料来实现的计划。他把基础打得太大,直到后来,在建造的过程中才发现,他完成这个建筑所必要的材料不够。很明显地,这位营造师的错误不是过分投资,而是资源使用不当。

四、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根源是存在大量错误投资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高度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只要刺激性政策一向正常回归,经济增长就明显放缓;经济增速一旦放缓,政府就出手稳增长,刺激经济增速回升。这样的周期性变化在2012年、2013年以及今年反复上演,这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性、可持续性较差,经济增长对刺激政策具有高度依赖。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根源就在于我国存在大量错误投资,这些错误投资只有在极其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才能存活,一旦信用收紧,经济活动就会放缓,甚至可能出现大量的债务无法偿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等现象。当前,错误投资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及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这些错误投资的产生,主要源自政府的大规模刺激和反复干预,特别是政府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人为地压低市场利率、鼓励发放信贷,误导了企业家的投资行为,形成错误投资。货币供应量(M2)2008年比2003年翻一倍,2012年比2008年又翻了一倍,到2013年突破100万亿,从2011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央行之首。政府“稳增长”实质上是在保护错误投资免受市场清算,比如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就是保护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政府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就是保护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政府反复“稳增长”就会鼓励人们冒险行为,也就是说由于预期到只要经济放缓政府就会救市,人们更敢于冒险投资,更容易产生错误投资,并当发现投资失误时也不急于调整退出而是等待政府相救。比如有开发商表示,如果房地产市场崩盘,先倒下的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政府不敢不救市。因此,错误投资产生并得以维持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总之,正是因为存在大量的错误投资,市场才会有自发调节需要,经济发展才会越来越困难,一次大的调整(经济萧条)已不可避免。只是爆发的时点、持续的时间、调整的深度难以判断。

五、几点建议

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放弃“稳增长”政策,允许市场对错误投资进行清算,让价格进行自由调整,使得生产要素根据市场真实情况快速进行重新配置。具体而言:

一是放弃通货膨胀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繁荣,但从长远看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灾难。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都印证了这一点。

二是放弃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稳增长,实际上就是保护错误投资,阻碍经济的正常调整。特别是,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不仅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资源错配和浪费,而且也会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

三是放弃刺激消费政策,鼓励人们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只会让资本积累速度放缓,影响经济发展。

四是放弃产业扶持政策,政府不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准入目录,由市场来决定发展什么产业。光伏、风电设备等政府重点扶持行业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政府对汽车行业保护几十年也没有发展好自主品牌。

五是放弃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抓手。人为地限制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既违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损害了经济效率,又不利于贫困地区人口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更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六是不要对科技创新寄予过高期望,先进技术应用范围和领域取决于资本积累,我们没有在所有领域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替代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旧机器设备,正是由于资本财缺乏。同时,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也会消耗更多的资本,科技投入不是越多越好。因此,在科技创新领域同样应该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由市场来决定多少资源用于科技创新,而不是一味强调加大科研投入。

最后,失业增加也不能成为刺激经济的理由。虚假繁荣过后,经济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从过度扩张行业中退出,进入其他行业,这期间失业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出台刺激性政策只会阻碍或延缓经济调整。

话题:



0

推荐

付晓东

付晓东

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关注经济问题。fuxiaodong78@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