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付晓东

产能过剩是一个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问题,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反复出现,可谓是久治不愈的顽疾。中国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失灵,不是企业家的盲目决策,从根源上看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结果。

一、频繁的经济刺激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

如果经济一有下行压力,政府就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产生四方面的后果:一是直接保护过剩产能,使得原有错误投资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和清算。二是如果刺激政策力度过猛,还会形成新的过剩产能。比如2008年推出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大规模信贷投放等措施,刺激了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三是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由于预期到“只要市场形势不好政府就会出来救市”,因此企业敢于冒险进行大规模投资,银行敢于冒险大规模发放信贷。四是由于预期到政府很快就会救市,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也不急于退出,而是等待刺激政策出台和市场需求好转。因此,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逆周期调节,增加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允许市场对错误投资进行必要的清算。

二、宏观调控变成微观调控是产能过剩的催化剂

2004年“铁本事件”是中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抑制产能过剩的重要案例。周其仁教授探访铁本创始人戴国芳时,询问为何钢铁产业“产能过剩”还要进入。戴国芳回答:行业内占相当市场份企业生产成本明显高于自己,即使总量过剩,首先淘汰也应该是竞争对手。“铁本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刺激后进入者大举投资的诱因,恰恰是行业内现存大量低生产率企业。而低效率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正是政府通过类似“铁本事件”对微观市场主体行为干预的结果。

三、产业扶持政策是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

太阳能光伏、风电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不惜开出土地、税收、金融信贷等各方面的优惠措施,支持光伏、风电等新兴行业发展。受政府的鼓动,企业家发展这些行业信心大增,结果导致行业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出现严重的产业过剩问题。

四、国有企业是产能过剩的重要主体

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强烈规模扩张冲动,再加上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低息信贷支持,使得在钢铁、电解铝等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有国有企业的身影;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不足,行业产能过剩开始显现的时候,国有企业虽然在经营效率上与民营企业相比没有优势,但依托银行信贷支持、政府补贴以及政策上扶持,也不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此轮“国进民退”,不仅将国有企业的扩张冲动暴露无遗,也充分地凸显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偏爱。

五、地方政府发展冲动制造和保护过剩产能 当前,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财税体制的影响,各地政府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意愿强烈,因此会通过土地、税收、政府补贴等方面优惠政策和对本地市场保护,支持在本地投资建厂。这导致很多在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建成投产,造成各地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

总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话题:



0

推荐

付晓东

付晓东

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关注经济问题。fuxiaodong78@126.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