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写给政府看的()

——林毅夫教授对“东亚奇迹”的解释是不合乎逻辑的

付晓东

    

前面的博文《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写给政府看的》中指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来,在翻阅《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和《解读中国经济》时发现,林毅夫教授将“东亚奇迹”解释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也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下面,将其逻辑推理的错误呈现如下:

首先,林毅夫教授将以往经济学解释东亚成原因归为三类假说,即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外向型经济。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类假说进行逐一批判,以表明其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东亚经济成功的原因。其中,对自由市场经济假说的批判理由是:“因为人们同时很容易观察到,事实上,这些经济体存在着明显的政府干预,竞争障碍乃至价格扭曲和贸易保护也是存在的。例如,台湾省、韩国和日本都曾经积极地采取了进口限额和许可证、信贷补贴、税收优惠、公共所有制等手段,以培育和保护幼稚产业。”这里对自由市场经济假说的质疑,表面看开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确是事实。但是,这种反驳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可能是这些国家政府对经济干预比以前更少或者比那些不成功的国家干预得更少。也就是说,尽管没有达到自由市场经济的状态,但是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林毅夫教授在此后的阐述中自己证明这一点。第一个证据是,“比较优势战略”比“赶超战略”更有优势的原因就在减少了政府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中提出:“在实行赶超战略的情况下, 为了支持一些不具自生能力的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干预, 使市场和价格信号扭曲, 是这种战略的内生要求。因此, 政府作出不恰当的行为以致伤害经济发展过程, 几乎是必然的,而且除非改变这种发展战略, 否则这种灾难性的政府干预是无法纠正的。”“而在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情况下, 发展战略内生的要求是使市场充分运行, 价格信号正确。因此, 政府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和规则。”这就说明尽管林教授宣称东亚经济成功的关键是用比较优势战略替代了赶超战略,但是实质可能就是市场经济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结果。第二个证据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政府没有主动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而是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中明确指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经济, 是在政府放弃了赶超战略后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可见, 它们都没有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作为一种主动的政策选择。”“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政府又较早放弃了赶超战略,因此,各种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竞争决定,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企业在做产品和技术选择时就能够利用各自发展阶段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既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就是按照比较优势组织生产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道路也是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那就完全没有必要突出比较优势原则了,利用自由市场经济假说来就可以解释“东亚奇迹”了。

尽管不合乎逻辑,但是林毅夫教书一定要把比较优势战略当作东亚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目的就是要为政府干预经济寻找理由。下面这段文字就清楚地表达这层含义,即“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适当作用,也是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句话的逻辑也是有问题的,比较优势原则告诉我们的是要实行自由贸易,而不是要政府干预经济。如果说尽管承认前面的分析是对的(即不需要比较优势战略,利用市场经济也可以很好解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成功),但是林毅夫教授仍坚持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具体分析一下林毅夫教授提出政府在比较优势战略中三个作用是否必要和可行。

关于第一个作用是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林毅夫教授在《解读中国经济》中提出“现有产业是否易于升级到这些新的产业、产品、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有多大?有多少处于同等阶段的国家也在往这个方向升级?要发挥后发优势需要掌握上述相关的信息”政府掌握相关信息的主要困难在于:第一,从理论上看,政府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方面无法获得必要的信息,因为信息本质上是主观的、实践的、动态的、分散的(这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写给政府看的》一文中已经强调),政府不可能掌握新的产品市场有多大等这些市场信息。第二,从实践来看,政府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方向选择也是屡屡犯错。比如我国扶持CRT彩电发展没过多久,世界电视产业就从传统CRT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结果中国彩电工业损失惨重。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汽车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汽车供不应求了,现在中国汽车生产规模比当时又扩大很多。本人不相信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的官员和专家能够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准确地判断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方向,企业家就更不会相信了。第三,从现实情况看,企业家自己也会借鉴发达国家产业、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很多专业咨询机构、专家学者也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分析预测。此外,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企业家在国内市场能够根据要素资源情况和消费者需求偏好有效地配置资源而政府不能,为何扩大到国际市场以后企业就不能有效获取信息,还需要政府提供帮助和指导?令人费解。

关于第二个作用协调。《解读中国经济》提出:“第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都需要新的投资,这不仅涉及生产本身的投资,还包括很多配套的互补性投资,如原材料、零部件等,如果这些投资不到位就会对产业升级造成影响,这是就需要政府进行企业间的协调。”如果原材料、零部件等互补性投资缺乏,正好为其它企业带来获利的机会,只要政府不设置准入障碍,不用政府协调其他企业会自动进入。如果市场经济连这个问题都不能很多好地解决,那么肯定连计划经济的效率都不如。该书中还提出“第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升级必然会伴随着很多企业没有办法解决内部化解决的外部性问题,如金融结构、劳动力教育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外部性问题是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内部化的,只能靠政府发挥作用来解决 ”按照目前主流的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这些事情很大一部分确实由政府来解决,但是与比较优势战略没有内在的联系。该书又提出“第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会有利润,尤其在利润较高时,企业很可能会一哄而上,本世纪初互联网产业的泡沫很大程度上局势这种一哄而上的潮涌行为造成的投资过剩。政府如果实现掌握产业的相关信息,就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产能过剩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投资一哄而上,但是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都治理多少年了,甚至连限制审批等手段也用上了,结果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有什么理由相信政府能够避免投资一哄而上(这实际上也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不仅不能解决产一哄而上的问题,而且可能加剧一哄而上的问题。比如政府鼓励光伏产业发展,就加剧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关于第三个作用对企业进行外部补偿。《解读中国经济》中提出:“政府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制定出一些产业政策,但这不能保证这些产业政策是正确的。”而在本书前面提出:“那么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会自动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品、技术以及产业。”既然作者承认政府的产业政策肯可能是错误的,而且企业家也是按照比较优势在组织生产,那么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必要性何在?该书中还提出:“如果政府的产业政策失败,那么率先响应政府的企业就要亏本甚至破差。这种破产对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来说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信息,可以避免同样的投资活动。”对于一个企业亏本或破产的原因如何界定,是进入错误行业造成的,还是自身的经营不善造成的,毕竟每个产业中都有亏本的企业和有赚钱的企业。该书中还提出:“但是这也造成了失败的成本与成功的收益不对称性:失败的成本由企业承担,成功的好处确是全社会共享,所以没有那个企业去做第一个尝试者。”微软、苹果等企业的创新给全世界都带来好的产品,全社会都收益了,但是同时企业也获得丰厚的利润;诺基亚、柯达等曾经行业巨头,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都倒下去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不创新的企业就能稳赚不赔,是市场竞争逼迫企业去创新,不创新或创新失败的企业就会被创新成功的企业取代。因此,即使没有政府的补贴很多企业也会进行创新尝试。该书中还提出:“由于信息的外部性的存在,政府应该鼓励一些企业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而给社会带来好处。”“这种成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市场竞争会增加,率先投资的企业利润会被摊薄。”这里所说的信息的外部性可能正是体现市场经济的优势所在,能够获取高利润的企业实际上是向市场传递一个信息,即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效用或者更有利于其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会吸引其他企业跟进投资,生产要素会从以前消费者评价不太高的产品生产中转移到消费者评价更高的产品中,实现了资源的更加高效的利用。先进入者由于有品牌、技术、专利、规模、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获得高额利润。后进入者虽然能够借鉴前面企业的经验,但是只凭简单模仿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还需要在产品定位、销售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小米手机从苹果等智能手机热销中看到智能手机发展前景(抓住这一点实质上也需要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为何诺基亚没有及时看到并利用这一机会),如果不是小米利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大幅降低销售成本,以满足相对低收入群体对高性能智能手机的需求,就不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这也是创新(在市场上发现其他企业没有发现的机会,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就是创新),其网络营销的模式也会被其他企业学习模仿,让全社会收益。这个市场主体相互学习模仿并协调行为的过程,正是市场经济效率的重要来源和体现。

话题:



0

推荐

付晓东

付晓东

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关注经济问题。fuxiaodong78@126.com。

文章